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金沙集团wwW3354CC于1987年恢复重建, 2003年获批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设立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并于同年入选河南省重点学科。经过几年发展,生态学学科构建了先进的研究技术平台,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2、学科建设情况
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框架是解决目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如全球变化、粮食安全和资源匮乏等重大挑战的基础。金沙集团wwW3354CC生态学科面对河南人口和农业大省的现实,围绕河南省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恶化等重大的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形成了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等多个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构建了涵盖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农业科学等多学科颇具特色的实验体系。
平台建设:金沙集团wwW3354CC生态学科拥有河南省全球变化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室和金沙集团wwW3354CC生物互作与生态安全实验室等多个重点研究机构,共有专业实验室空间面积近1700平方米,拥有包括气体稳定性同位素质谱仪,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LI-64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气相色谱仪,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半常量元素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植物冠层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总价值近4183万元的仪器设备。
野外实践基地:目前建成河南省全球变化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桃花峪黄河滩涂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信阳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开封可持续农业生态学创新基地和内蒙古多伦草地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基地,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合作建立的信阳鸡公山阔叶混交林“林冠模拟N沉降/增雨”控制实验平台。2021年,“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获批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站,实现河南省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零的突破。
3、研究生学生基本状况
2021年度生态学方向共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3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3人,在读博士生15人,在读硕士生人数达到52人;经过论文评阅、答辩等考核,共授予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6人;生态学方向学生就业率达到94%。
4、研究生导师队伍状况
现有专职教师总数29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中原学者”1人。2021年导师遴选工作共审定增列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审定增列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金沙集团wwW3354CC党委作为金沙集团wwW3354CC首批党建示范创建标杆学院、首批思想政治建设阵地和先进基层党委,按照“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路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项目化和特色化,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运转顺畅的工作体系,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机制、载体和平台,有效激发了学院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1235”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共谋发展,学院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选为河南省首批样板党支部、河南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获批1项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
成立了生态学党支部,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充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着力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实施“闪亮生科计划”,打造“黄大年”式优秀教师群体和“学无止境,境如生命”的优秀学生群体;抓好“经常性教育”和“教育经常性”,每年举办“双带头人示范班”、“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党员学习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青马工程班”,加强课程设计,通过专家讲授、分组讨论、红色基地体验、红色影视学习、讲好“红色故事”等多种形式,对生态学党支部书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轮训、实训,以专业化标准全面提升党务人员履职能力、党建工作素养、党员意识、争当先锋意识。优秀党员生态学博士生导师谷艳芳和博士生余炎炎被《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媒体上分别报道了其先进事迹。
3、校园文化建设
2021年,学院积极参加、组织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身体素质、劳动意识。举办研究生春/秋季运动会,开展生科院研究生兵乒球、羽毛球、篮球和排球比赛,举办生科院研究生英语演讲系列比赛,举办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推进生物学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普进中小学校园等活动,努力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气息日渐浓郁。
4、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
秉承金沙集团wwW3354CC“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着力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研究生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委员会,制定奖助学金评选细则;加大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成长成才传递正能量;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新载体。学院现有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1人。设有研究生科研与管理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2人,辅导员3人,能够较好地完成我院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符合每200名研究生要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的要求。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
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围绕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立足建设“国家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的办学目标,以学生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开设特色研究生课程,如:《全球变化生态学》(全英)、《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生物统计学》《生态学学术论文写作》《生态学理论基础与前沿》等。
学院通过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优化和整合了部分研究生课程,调整了授课的学生规模,加强研究生的授课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优良学风,出台《金沙集团wwW3354CC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定》;成立了学院研究生课程督导组,并组织部分导师和管理人员随机检查研究生的授课情况,加强研究生的课堂教学管理。
2、导师队伍管理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落实和执行者,导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水平。学院制定了导师选聘制度,规定了导师选聘的条件,指明了研究生导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导师选聘和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新入选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要具有正高级职称且获批国家级的课题;新入选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求具有副高级职称,并要参加学校的至善导师培训和学院的专项培训。学院配合学校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聘期工作情况统计工作,开展导师工作情况督查和公示,促进导师队伍建设。
3、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实施“教师铸魂计划”、“师德师风提升计划”,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培训、考核、监督、奖惩等机制,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4、学术训练
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基础,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力,分别开展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强化,提高发现、凝练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学术交流
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会议,并与高水平研究机构或实验室联合培养或科研合作。2021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学院及时调整政策,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生态学研究生全员参与我校主办的“全球变化与生物适应国际青年论坛”,有5名研究生作了会议报告。开展“剑桥大学线上科研实训项目”,国外合作导师全程跟进、实时研讨,形成线上沉浸式学术交流新模式。
6、研究生奖助情况
根据《金沙集团wwW3354CC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和《金沙集团wwW3354CC研究生奖励条例》,我院制订了《金沙集团wwW3354CC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评定管理办法》和评选细则。学院设置了研究生“三助”岗位,即:助研、助管和助教,每生每年发放4000元,占学生总人数的30%。积极协助贫困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本年度共有27人成功获批。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人才培养
(1)探索贯通式培养模式,打造卓越生物学研究生教育
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子卓越研究中心的合作,完善本硕连读的“菁英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共建生物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引进国际经典教材和课程,协同培养优秀人才,创立了科研院所与高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实施优秀生源计划、英才培育计划和优博优硕培育计划,探索建立本硕博、本硕和硕博贯通式培养新机制。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教融合科研育人
以校政企合作平台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和主管部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新工科”“新农科”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4个教学实践基地,其中1个已被认定为省级基地,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2、教师队伍建设
(1)实施领军人才引育计划,打造国家级创新团队
拓展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引育人才效率。围绕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坚持目标性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汇聚全球一流人才。以学术领军人才为核心,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养富有创新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加强科技支撑人才体系建设,创建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
(2)实施青年人才培育拓展计划,健全教师发展支撑体系
建立健全教师发展制度,夯实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探索实施特聘、直聘、评聘相结合的职称晋升制度,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探索实施关键岗位年薪制和团队工资协商制,提高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绩效比例;实施 “青年英才计划”“青年导师提升计划”和“名师培育计划”,引育国家级青年人才和省级青年人才。
3、科学研究
依托国家级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省全球变化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金沙集团wwW3354CC生物互作与生态安全实验室等多个重点研究机构,河南省桃花峪黄河滩涂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信阳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开封可持续农业生态学创新基地和内蒙古多伦草地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基地,开展科学研究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凝练出森林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入侵生态学三个主攻方向。2021年,生态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项目4项,涉及资助资金687万,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40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举办国际性学术论坛1次,即全球变化与生物适应国际青年论坛。这些重大科技计划的获批,大量高水平研究论文成果的发表以及开展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体现了生态学科研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在生态学领域不断增强的学术影响力。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使命担当。把社会实践列为研究生必修课,学生参与玉米、棉花、油菜等重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创新、兰考现代农业立体示范园建设、牧业和藜麦生产基地建设、河南省植保植检站“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防控措施”等项目;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参与“河南省桃花峪黄河滩涂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和实践;组建金沙集团wwW3354CC研究生科技服务团,送科技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筑牢思想防线。严把讲座、论坛和各项活动审查;加强学院主题网站、新媒体建设,定期推出思想建设的重大举措,弘扬先进事迹和生科文化等;打造“卓越生科文化长廊”“习语长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卓越班)”,建成反映生物学跨越式发展历程的院史馆,制作《大德曰生》院情片,营造追求卓越的育人生态。
5、国际合作交流
开展“植根中华,面向世界”的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实施 “国际交流梦想计划”“国际夏令营梦想计划”“国际课程和双向交流计划”和“剑桥大学线上实训项目”,200余名研究生被选派到英国牛津大学等10所国(境)外知名大学进行交流学习,疫情期间为期6周的线上实训,剑桥大学合作导师全程跟进课题,开展实时研讨,形成线上沉浸式学术交流新方法。
与国外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签订教育科技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国际化联合培养新模式。2021年,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学科建设、互访交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于信息共享的网络科学交流建设等方面达成实质的合作意向。金沙集团wwW3354CC向韩国国立癌症中心输送联合培养博士生2人,另有3名同学正在进行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桥梁课程的学习,待疫情好转,即可赴澳大利亚深造。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生源质量较低,生态学本科专业生源偏少;生态学科研究生主要来源于省内外的地方高校或三本院校的生物学专业,整体素质较国内一流高校存在极大差距。
2、研究队伍总人数偏少,每个方向的骨干教师数以及研究生数量不足。
3、研究生课程体系亟待完善,课程设置丰富度不强,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学科交叉课程以及国际学术前沿问题的动态追踪,特色国际化课程匮乏。
4、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弱,鲜有学生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方面亟待开拓。
5、2021年学位论文抽检情况良好,中等质量论文数量大,优秀论文占比少,入选优秀博士硕士论文数亟待提升。
六、改进措施
1、提高优质生源比例,稳定本校优质生源。充分考虑生态学学科培育优秀科研成果周期长的自身特点,探索建立本硕博、本硕和硕博贯通式培养新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
2、稳步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逐步充实到各个主要研究方向。
3、高效利用国际化教学资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现代化教学技术。将6-8位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外籍科学家纳入到国际课程组,。通过教学内容研讨和开放式授课方式融入,全面提升我院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授课能力。双方联合开设全英或双语课程,共同制定国际化课程教学大纲,鼓励使用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小组探究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外籍教授通过“云课堂”为研究生开展线上授课,建设以生态学科优质课程群为核心的国际化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4、增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意识,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办好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学术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提升研究生参与专业学科竞赛比例,提升自主科研能力。
5、增加英才计划、优博优硕培育项目中生态学学生的比例,为优博优硕论文产出奠定厚实的基础及增加人才储备。
2021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附 表
填写说明:
1.“自然年”为自然年度,即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学年”为教育年度,即上年9月1日至本年8月31日。
3.“时点”为统计截止时间,即本年12月31日。
4. 同一学位点牵头单位的材料可以汇总在一个附表上
附表1 各级重点学科一览表(时点)
序号 |
单位名称 |
学科(群)名称 |
类型 |
年份 |
1 |
金沙集团wwW3354CC |
生态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20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在“类型”一栏中选填: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省双一流创建学科、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市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